超靚石橋週末郊遊 大潭水務文物徑
平時返工成日對住部電腦,放假就梗係想去下郊遊,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啦!今次我同A姐就嚟到大潭水務文物徑,夠晒簡單易行,仲有好多歐洲式石橋,如果秋冬季嚟有紅葉睇;如果夏季雨後,仲有機會見到難得一見嘅排洪添!啱晒大家影相打卡,玩足一日!
提提你
1. 由黃泥涌峽起步到大潭篤水塘,沿途係落山石屎斜路,全程5公里,共有10個文物徑資料站牌,步行需要2小時。適合行山初哥同一家大細,但都要量力以為呀
2. 沿路無士多補給站,大家記住自備所需用品。至於洗手間設於起點後15分鐘位置同終點位置
3. 大家記住保持環境清潔,自己垃圾自己帶走,絕對唔可以破壞大自然環境
前往方法
乘坐新巴/城巴6、41A、63、66或76,於黃泥涌水塘公園站落車,往陽明山莊方向行,黃泥涌峽起步點正正喺陽明山莊旁邊。
大潭水塘
包括大潭上水塘、大潭副水塘、大潭中水塘及大潭篤水塘,喺1888年至1917年間分期落成,係香港島食水嘅主要來源,統稱為大潭水塘群。2009年9月18日列為法定古蹟。
陽明山莊起點
陽明山莊旁邊有多個郊遊徑入口,記住唔好去錯,今次目標係大潭水務文物徑。
秋冬限定:紅葉
行咗大約10分鐘,就會見到一個涼亭,抬頭望上去,就會見到楓香樹喇!
整段路程中,最受大家歡迎就係四座石橋,石橋用花崗石建成,以半圓拱形結構,並以多條巨柱承托,真係好有歐洲feel啊!
大潭上水塘
睇完紅葉之後,行大概15分鐘就會去到文物徑嘅第一個景點:大潭上水塘。薄扶林水塘喺1869年落成後,食水仍然供不應求,所以當時港督堅尼地喺1873年提出大潭計劃,選址大潭谷興建香港第二個水塘,而首期工程喺1888年完成,可儲存3億加侖食水,後被名為大潭上水塘,並以石橋同輸水道連接其他道路同水道。
大潭上水塘水壩
建於1883-1888年,水壩高27.4米、長121.9米、闊18.3米,係第一期大潭計劃中最大嘅項目。
員工宿舍遺址
成個水塘有唔少員工宿舍,其中呢個係保留得最好,亦係可以行得最近嘅一個宿舍,宿舍內部雖然並唔開放,但佢係以紅磚建成嘅倉庫式建築物,屋頂用中式瓦片鋪砌,好有殖民時期嘅建築風格。
大潭副水塘
隨住人口增長,政府決定開展大潭計劃第二期工程,興建大潭副水塘,水塘喺1904年完工,儲水量為2,240萬加侖。
大潭中水塘水壩
建於1904-1907年,當雨季水塘滿瀉時,水就從水壩頂流出,堤壩就會變成瀑布。
大潭篤水塘六孔石橋
建於1907年,係咁多座石橋之中,最高嘅一條,有六個孔,而佢主要係靠巨型石柱支撐。
大潭篤水塘三孔石橋
橋面寬13呎,橋拱跨度50呎,係一座三孔橋。
大潭篤水塘水壩
出口位置有洗手間同馬路,但千祈唔好錯過最大嘅景點。呢個大潭篤水塘水壩係巴士站對面,途經大潭灣海旁小路,就會到達。建於1912-1917年嘅大潭篤水塘水壩特點就係有12條半圓拱形溢洪水道,花崗石築成石柱。當水塘滿溢時,雨水就會經溢洪道排出,形成雨季限定瀑布。而當時此壩屬劃時代設計,被譽為「亞洲第一壩」。
大潭水務文物徑 Tai Tam Waterworks Heritage Trail
地址:大潭大潭水塘道
(記住Like同Share畀朋友)
想緊貼A姐M佬嘅吃喝玩樂資訊,快啲Follow埋下面嘅Channel啦!
Facebook:A姐M佬 玩樂日記
Instagram:AandMDiary
Openrice:A姐M佬
大眾點評:A姐M佬
Trip Advisor:AandMDiary
Youtube:A姐M佬玩樂日記
報料或合作:keepintouch@aandmdiary.com